正确地运用序号与编号,可以使论文更加严谨和准确地表达逻辑关系,文章层次清晰,条理分明,方便读者阅读和引用。以下简单介绍论文中序号与编号基本知识。文尾附论文中常用的序号编号

一、章节序号

正文部分应根据需要划分章节,一般不宜超过4级。

章节的编号宜采用阿拉伯数字。不同层次章节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,末位数字后不加点号。如:

一级标题编号“1、2……”

二级标题编号“1.1、1.2……”

三级标题编号“1.1.1、1.1.2……”

章节的编号若选择传统方法,可混合使用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。如:

一级标题编号“一、二、……”

二级标题编号“(一)、(二)……”

三级标题编号“1、2……”

二、列项说明编号

列项说明时,宜在各项前添加采用阿拉伯数字或小写拉丁字母的编号。如:

“1)、2)……”

“(1)、(2)……”

“a)、b)……”

“(a)、(b)……”

如果论文中已经把形式为“(1)”“(2)”的编号作为数学式的序号,则不宜将其用于列项说明。

此外,列项说明的各项前也可采用符号,如“—”“·”等。

三、插图、表格、数学式编号

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号。

一般按出现先后顺序全文统一编号,如“图1、图2……”,“表1、表2……”,“式(1)、式(2)……”。

只有1幅插图或1个表格时,应编为“图1”或“表1”。

图注或表注为多条且需编号时,宜采用阿拉伯数字加后半圆括号或圈码,置于被注对象的右上角。如:××××1)或××××②。

图注或表注的末尾应加“。”。

四、注释和参考文献编号

注释的编号一般用圆圈的阿拉伯数字,如“①、②、③……”,标在所注对象的右上角。

参考文献的编号一般用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,如“[1]、[2]、[3]……”。文末参考文献与文中内容对应的,应在相应文字的右上角依序标出序号。

注释编号应与参考文献编号相区别。

五、附录编号

论文如有附录,采用大写拉丁字母依序连续编号,如“附录A、附录B……”。


以列出一些常用的特殊编号序号,有各种阿拉伯数字、英文字母、希腊字母等。可直接复制使用。

㈠㈡㈢㈣㈤㈥㈦㈧㈨㈩

㊀㊁㊂㊃㊄㊅㊆㊇㊈㊉

⓿❶❷❸❹❺❻❼❽❾❿⓫⓬⓭⓮⓯⓰⓱⓲⓳⓴

⓵⓶⓷⓸⓹⓺⓻⓼⓽⓾

⓪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 

⑪ ⑫ ⑬ ⑭ ⑮ ⑯ ⑰ ⑱ ⑲ ⑳ 

㉑ ㉒ ㉓ ㉔ ㉕ ㉖ ㉗ ㉘ ㉙ ㉚ 

㉛ ㉜ ㉝ ㉞ ㉟ ㊱ ㊲ ㊳ ㊴ ㊵ 

㊶ ㊷ ㊸ ㊹ ㊺ ㊻ ㊼ ㊽ ㊾ ㊿

1234567890

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⒅⒆⒇

⒈⒉⒊⒋⒌⒍⒎⒏⒐⒑⒒⒓⒔⒕⒖⒗⒘⒙⒚⒛

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Ⅻ

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 ⅻ

§

㆒㆓㆔㆕

ᴀʙᴄᴅᴇғɢʜɪᴊᴋʟᴍɴᴏᴏᴘǫʀsᴛᴜᴠᴡxʏᴢ

ⒶⒷⒸⒹⒺⒻⒼⒽⒾⒿⓀⓁⓂⓃⓄⓅⓆⓇⓈⓉⓊⓋⓌⓍⓎⓏ

ⓐⓑⓒⓓⓔⓕⓖⓗⓘⓙⓚⓛⓜⓝⓞⓟⓠⓡⓢⓣⓤⓥⓦⓧⓨⓩ

⒜⒝⒞⒟⒠⒡⒢⒣⒤⒥⒦⒧⒨⒩⒪⒫⒬⒭⒮⒯⒰⒱⒲⒳⒴⒵

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

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